<thead id="17nbz"></thead>
<track id="17nbz"></track>

    1. <p id="17nbz"><strong id="17nbz"><small id="17nbz"></small></strong></p>

        <track id="17nbz"><ruby id="17nbz"></ruby></track>
        1. <acronym id="17nbz"></acronym>
          <track id="17nbz"><ruby id="17nbz"><menu id="17nbz"></menu></ruby></track>

          新聞中心
          您的位置:
          首頁
          >
          >
          >
          外企工程塑料制造商進化史

          外企工程塑料制造商進化史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19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外企工程塑料制造商進化史

          也許你認為一切始于2007年之后,全球風向急轉,強勁的美元匯率、全球化工行業增長的乏力,整體業績表現低于股東預期,使得公司的CEO們不得不持續進行業務調整和成本控制,并通過外部的并購來實現股東的投資回報。

          然而,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一不變的只有“永恒的利益”。

          讓我們來再次看看這10多年來全球塑化企業的分縱連橫。

          ?
          GE
          2007年5月21日一通用電氣(GE)公司宣布與全球著名的石化生產企業——沙特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簽署協議,將GE塑料業務以116億美元現金加債務責任出售給沙特公司。從此,GE plastics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沙伯基礎創新塑料。在隨后多年,普遍的聲音都是集中在沙伯買虧了,同時廣泛贊譽GE出手精準,因為稍微晚一點就是金融危機,估計即使賣的出去,也要半價了。

          ?
          SABIC
          2010年7月5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CEO穆罕默德?阿爾?馬迪先生與Huntsman Corpor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eter Huntsman共同宣布,SABIC將以7億美元的現金代價收購Huntsman Petrochemicals (UK) 有限公司100%的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SABIC計劃完成該公司正在 Wilton興建的年產40萬噸聚乙烯(LDPE)的工廠,該工廠需要投資1.5億美元。

          2016年3月4日SABIC宣布,收購總部位于荷蘭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公司(Fibr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B.V.)的多數股權,以擴大其材料產品組合。但消息并未透露收購的具體財務細節。SABIC的執行副總裁Ernesto Occhiello表示:"此次收購將使得沙特基礎工業具備開發新型熱塑性產品、工藝和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幫助我們的客戶充分利用復合材料提供的獨特的輕量化機會。"SABIC新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FRT)業務將專注于生產工程熱塑性塑料,纖維增強單向(UD)帶的生產。這類膠帶主要用于建筑、交通和能源等行業。

          2016年9月8日, SABIC將其Polymershapes分銷業務出售給Blackfriars Corp,Blackfriars Corp是一家私人投資公司,但是具體的交易金額未被披露出來。該筆交易將于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Polymershapes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薄膜、塑料管道、塑料棒以及相關產品的分銷商之一,于2007年被沙特基礎收購,擁有超過70多個站點,各行各業的客戶多達35000家。

          ?
          BAYER
          拜耳材料科技宣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完成對臺灣優得的收購,成為全球最大的熱塑性聚氨酯樹脂及薄膜供應商。2007年10月1日前,將其熱塑性聚氨酯業務部的總部搬往香港。

          拜耳材料科技于2010年3月9日宣布稱已經收購了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森尼維耳( Sunnyvale, California )的聚合物生產商Artificial Muscle,Inc.(AMI)。雙方并未透露此次收購所涉及的具體資金總額。AMI是電活性聚合物生產行業的領先者和主導廠商,主要服務于電子消費品領域,其生產的聚合物產品普遍應用于制動器、傳感器等產品的設計和加工過程中,相比傳統產品可以給消費者更優越的性能體驗。其中用于電子產品觸摸屏幕領域的聚合物可以營造仿真觸覺反饋,因而賦予產品傳統鍵盤般的使用感受;這項技術創新未來擁有極大地推廣潛力,特別是在電子消費品,如智能手、游戲手柄以及觸摸板等領域。?

          2015年3月拜耳材料科技公司 ( Bayer MaterialScience ) 發布官方聲明稱,該公司已經收購德國公司Thermoplast Composite GmbH ( TCG ),以擴大該公司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業務。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輕薄和輕量化的特點,且能夠多次循環回收,同時能夠提供優越的性能。TCG在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方面具有領先技術,拜耳希望借此鞏固自己在行業和市場中的地位,進入IT、汽車、交通以及消費品等各個領域。

          2014年9月18日拜耳計劃出售塑料部門,估價約為80億歐元(103億美元)。

          拜耳材料科技(Bayer MaterialScience AG)自2015年9月1日起以Covestro(中文譯名:科思創)這個商號運營?,F在該公司(下稱“科思創”)在經濟和法律上已獨立,但仍然是拜耳集團的一家完全的子公司。拜耳希望科思創最遲于2016年年中上市,以便只專注于生命科學業務??扑紕摚ㄇ吧頌榘荻牧峡萍迹┬计浞ㄈ藢嶓w拜耳材料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更名,新的中文名稱為科思創聚合物(中國) 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 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mpany Limited,自2015年12月24日起正式生效。該公告標志著自2015年9月從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分離以來,科思創已按預定時間在中國完成其所有法人實體的更名。

          ?
          BASF
          巴斯夫 (BASF) 和英力士 (INEOS) 各持一半股份的該新合資企業融合了雙方的關鍵苯乙烯業務。苯乙烯供應商Styrolution已于2011年10月1日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正式投入運營。Styrolution 是一家完全致力于苯乙烯的企業。它在苯乙烯單體 (SM)、聚苯乙烯 (P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SBC)、其它苯乙烯基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 (SAN) 共聚物、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 (AMSAN) 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 (ASA) 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MABS) 共聚物)以及共聚物混配料等方面均占據全球頭號地位,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領域排名世界第二。

          2014年7月巴斯夫與全球領先的PTA及PET生產商Alpek,就其北美合資子公司Polioles的業務重組達成一致。根據協議,Alpek將全面收購Polioles旗下所有可發性聚苯乙烯(EPS)的業務,包括其位于墨西哥阿爾塔米拉的EPS生產基地。而巴斯夫則將收購Polioles的聚氨酯(PU)業務,包括其在墨西哥設備資產以及PU、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市場銷售權。此外,Alpek還將收購巴斯夫在美洲市場上的EPS相關業務,包括巴斯夫EPS在南北美的銷售和分配渠道等。

          2014年12月巴斯夫收購熱塑性聚氨酯 (TPU) 生產商臺灣欣順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的業務和資產。欣順生產TPU,用于溶劑型粘合劑和熱熔膠,以及注塑、擠出、吹膜和墨。該公司擁有25000噸的年產能,并出口到25個國家。

          2017年9月19日宣布,巴斯夫以總價16億歐元(約合19億美元) 購買 Solvay尼龍或聚酰胺的全球業務。該收購案將補充巴斯夫在polyamide6.6用于服裝及運動服布料上紗線產品價值鏈中現有的地位,并加強其與主要塬料ADN(adipodinitrile)的后端整合。巴斯夫表示,從區域來看,這項交易將有助于增加亞洲和南美洲市場的關鍵準入。然而,Solvary將在拉丁美洲保留其上游中間者和下游紡織聚酰胺的業務。對于Solvary來說,自大量聚酰胺業務的撤資將使公司能夠專注于航空、汽車和石油及天然氣行業上面的專業應用。

          ?
          DOW CHEMICAL
          2009年1月5日陶氏化學將其熱塑性聚氨酯(TPU)業務出售給路博潤公司,通過資產的并購,將擴大路博潤的 Estane(R) 特種聚合物業務。陶氏熱塑性聚氨酯產品線包括從彈性到剛性熱塑性聚氨酯。代表其業務的兩個主要品牌是:
          -- PELLETHANE(TM)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用于多種高價值彈性體應用,包括鞋類、醫用管子、汽車、電影和工業/工程應用;

          -- 以及ISOPLAST(TM) 工程熱塑性聚氨酯樹脂,用于多種特定的、要求特殊高端工程塑料性能,包括透明度、沖擊強度和耐化學性的專業化應用

          2010年3月,陶氏化學同意以16.3億美元出售旗下斯泰隆樹脂(包括ABS業務)部門(Styron)給貝恩資本伙伴(BainCapitalPartners)。

          2013年10月11日陶氏化學管理層表示,公司已經簽署一份最終協議,計劃將旗下全球聚丙烯(PP)許可和催化劑業務以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格雷斯公司,(W.R. Grace & Co)。該交易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不過要取決于管理層的批準。陶氏化學先前在2013年3月14日宣布打算剝離該業務,這是公司2014年年中至年底前剝離價值15億美元資產計劃的一部分。

          2015年12月陶氏化學購買康寧公司在道康寧50%的股權,估價約為48億美元現金,以及在道康寧旗下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Group中所持股份。2016年6月2日,陶氏化學公司正式宣布完成道康寧的股權重組交易,并藉此成為道康寧有機硅業務100%的所有者。陶氏高性能有機硅對外公布了全新的品牌陶熙。而新品牌也繼續的延續了道康寧高性能有機硅產品的優秀品質,并且進一步的融合了陶氏化學以及道康寧的優勢,同時強化了陶氏的有機硅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在全球范圍內眾多行業應用中長期以來積累的技術專長。

          2016年4月1日,陶氏化學將全球特殊薄膜業務出售給轉換器和特種膜生產商Transilwrap。該交易預計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末實現。陶氏的特殊薄膜業務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其主要為醫療、包裝和工業等市場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生產的產品有面向全球客戶的聚苯乙烯膜、聚烯烴膜等。

          2017年9月1日,陶氏杜邦宣布,歷時21個月,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于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并。合并后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按照兩家公司的市值,合并后的陶氏杜邦市值超1300億美元,超過原化工行業市值最大的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成為化工企業中新的全球老大。

          ?
          DUPONT
          2010年5月 7日,塞拉尼斯(Celanese)公司公布:其旗下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業務已成功收購杜邦Zenite? LCP(液晶聚合物)和Thermx? PCT(高性能聚酯樹脂)這兩種產品。 “此次收購將大力推動塞拉尼斯成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供應商,持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革新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塞拉尼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德曼(David Weidman)說,“這兩種產品作為泰科納高性能工程塑料上市,能進一步擴大塞拉尼斯的全球客戶群,更能在當今發展迅猛的電子電器領域里贏得更多的客戶 ?!?br/>
          2017年10月20日,泰國聚酯行業巨頭因多拉瑪(Indorama)公司已經和杜邦帝人簽署了收購協議,收購成功后,因多拉瑪公司將獲得杜邦帝人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八大生產資產。杜邦邦帝人薄膜是世界踞領先地位的聚酯薄膜和PEN薄膜供應商,生產應用于特種、工業、包裝、電器、電子元件、高級磁性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等市場的聚酯薄膜產品。

          ?
          SOLVAY
          2014年9月5日,索爾維與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簽署了價值2.2億美元的收購協議,收購后者的Ryton PPS(聚苯硫醚)業務,以進一步拓展索爾維在高性能聚合物的產品系列,并借此進入聚苯硫醚這一穩定增長的市場領域。Ryton PPS在汽車業務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可替代金屬使車輛車身更輕運行更高效;在電子電器應用方面能顯著增強部件的防火性能;在火力發電站應用方面能延長過濾袋的使用壽命以減少污染,致使Ryton PPS在這些相關領域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

          2015年7月30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總部位于比利時的化工公司Solvay SA將以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復合材料生產商Cytec Industries,該公司專注于航空復合材料,但索爾維在汽車OEM和一級供應商中的強勢地位,后者希望借此成為飛機和高端汽車用輕型材料生產領域中的佼佼者。

          2017年9月19日,索爾維和巴斯夫達成協議,宣布以16億歐元出售之前早些時候從羅迪亞收購的聚酰胺業務給巴斯夫。

          ?
          INOES
          瑞士化工巨頭英力士在 2007-2009 年從朗盛收購了前拜耳的 ABS 業務

          2014年

          外企工程塑料制造商進化史

          【概要描述】外企工程塑料制造商進化史

          也許你認為一切始于2007年之后,全球風向急轉,強勁的美元匯率、全球化工行業增長的乏力,整體業績表現低于股東預期,使得公司的CEO們不得不持續進行業務調整和成本控制,并通過外部的并購來實現股東的投資回報。

          然而,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一不變的只有“永恒的利益”。

          讓我們來再次看看這10多年來全球塑化企業的分縱連橫。

          ?
          GE
          2007年5月21日一通用電氣(GE)公司宣布與全球著名的石化生產企業——沙特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簽署協議,將GE塑料業務以116億美元現金加債務責任出售給沙特公司。從此,GE plastics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沙伯基礎創新塑料。在隨后多年,普遍的聲音都是集中在沙伯買虧了,同時廣泛贊譽GE出手精準,因為稍微晚一點就是金融危機,估計即使賣的出去,也要半價了。

          ?
          SABIC
          2010年7月5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CEO穆罕默德?阿爾?馬迪先生與Huntsman Corpor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eter Huntsman共同宣布,SABIC將以7億美元的現金代價收購Huntsman Petrochemicals (UK) 有限公司100%的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SABIC計劃完成該公司正在 Wilton興建的年產40萬噸聚乙烯(LDPE)的工廠,該工廠需要投資1.5億美元。

          2016年3月4日SABIC宣布,收購總部位于荷蘭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公司(Fibr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B.V.)的多數股權,以擴大其材料產品組合。但消息并未透露收購的具體財務細節。SABIC的執行副總裁Ernesto Occhiello表示:"此次收購將使得沙特基礎工業具備開發新型熱塑性產品、工藝和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幫助我們的客戶充分利用復合材料提供的獨特的輕量化機會。"SABIC新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FRT)業務將專注于生產工程熱塑性塑料,纖維增強單向(UD)帶的生產。這類膠帶主要用于建筑、交通和能源等行業。

          2016年9月8日, SABIC將其Polymershapes分銷業務出售給Blackfriars Corp,Blackfriars Corp是一家私人投資公司,但是具體的交易金額未被披露出來。該筆交易將于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Polymershapes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薄膜、塑料管道、塑料棒以及相關產品的分銷商之一,于2007年被沙特基礎收購,擁有超過70多個站點,各行各業的客戶多達35000家。

          ?
          BAYER
          拜耳材料科技宣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完成對臺灣優得的收購,成為全球最大的熱塑性聚氨酯樹脂及薄膜供應商。2007年10月1日前,將其熱塑性聚氨酯業務部的總部搬往香港。

          拜耳材料科技于2010年3月9日宣布稱已經收購了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森尼維耳( Sunnyvale, California )的聚合物生產商Artificial Muscle,Inc.(AMI)。雙方并未透露此次收購所涉及的具體資金總額。AMI是電活性聚合物生產行業的領先者和主導廠商,主要服務于電子消費品領域,其生產的聚合物產品普遍應用于制動器、傳感器等產品的設計和加工過程中,相比傳統產品可以給消費者更優越的性能體驗。其中用于電子產品觸摸屏幕領域的聚合物可以營造仿真觸覺反饋,因而賦予產品傳統鍵盤般的使用感受;這項技術創新未來擁有極大地推廣潛力,特別是在電子消費品,如智能手、游戲手柄以及觸摸板等領域。?

          2015年3月拜耳材料科技公司 ( Bayer MaterialScience ) 發布官方聲明稱,該公司已經收購德國公司Thermoplast Composite GmbH ( TCG ),以擴大該公司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業務。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輕薄和輕量化的特點,且能夠多次循環回收,同時能夠提供優越的性能。TCG在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方面具有領先技術,拜耳希望借此鞏固自己在行業和市場中的地位,進入IT、汽車、交通以及消費品等各個領域。

          2014年9月18日拜耳計劃出售塑料部門,估價約為80億歐元(103億美元)。

          拜耳材料科技(Bayer MaterialScience AG)自2015年9月1日起以Covestro(中文譯名:科思創)這個商號運營?,F在該公司(下稱“科思創”)在經濟和法律上已獨立,但仍然是拜耳集團的一家完全的子公司。拜耳希望科思創最遲于2016年年中上市,以便只專注于生命科學業務??扑紕摚ㄇ吧頌榘荻牧峡萍迹┬计浞ㄈ藢嶓w拜耳材料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更名,新的中文名稱為科思創聚合物(中國) 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 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mpany Limited,自2015年12月24日起正式生效。該公告標志著自2015年9月從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分離以來,科思創已按預定時間在中國完成其所有法人實體的更名。

          ?
          BASF
          巴斯夫 (BASF) 和英力士 (INEOS) 各持一半股份的該新合資企業融合了雙方的關鍵苯乙烯業務。苯乙烯供應商Styrolution已于2011年10月1日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正式投入運營。Styrolution 是一家完全致力于苯乙烯的企業。它在苯乙烯單體 (SM)、聚苯乙烯 (P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SBC)、其它苯乙烯基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 (SAN) 共聚物、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 (AMSAN) 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 (ASA) 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MABS) 共聚物)以及共聚物混配料等方面均占據全球頭號地位,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領域排名世界第二。

          2014年7月巴斯夫與全球領先的PTA及PET生產商Alpek,就其北美合資子公司Polioles的業務重組達成一致。根據協議,Alpek將全面收購Polioles旗下所有可發性聚苯乙烯(EPS)的業務,包括其位于墨西哥阿爾塔米拉的EPS生產基地。而巴斯夫則將收購Polioles的聚氨酯(PU)業務,包括其在墨西哥設備資產以及PU、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市場銷售權。此外,Alpek還將收購巴斯夫在美洲市場上的EPS相關業務,包括巴斯夫EPS在南北美的銷售和分配渠道等。

          2014年12月巴斯夫收購熱塑性聚氨酯 (TPU) 生產商臺灣欣順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的業務和資產。欣順生產TPU,用于溶劑型粘合劑和熱熔膠,以及注塑、擠出、吹膜和墨。該公司擁有25000噸的年產能,并出口到25個國家。

          2017年9月19日宣布,巴斯夫以總價16億歐元(約合19億美元) 購買 Solvay尼龍或聚酰胺的全球業務。該收購案將補充巴斯夫在polyamide6.6用于服裝及運動服布料上紗線產品價值鏈中現有的地位,并加強其與主要塬料ADN(adipodinitrile)的后端整合。巴斯夫表示,從區域來看,這項交易將有助于增加亞洲和南美洲市場的關鍵準入。然而,Solvary將在拉丁美洲保留其上游中間者和下游紡織聚酰胺的業務。對于Solvary來說,自大量聚酰胺業務的撤資將使公司能夠專注于航空、汽車和石油及天然氣行業上面的專業應用。

          ?
          DOW CHEMICAL
          2009年1月5日陶氏化學將其熱塑性聚氨酯(TPU)業務出售給路博潤公司,通過資產的并購,將擴大路博潤的 Estane(R) 特種聚合物業務。陶氏熱塑性聚氨酯產品線包括從彈性到剛性熱塑性聚氨酯。代表其業務的兩個主要品牌是:
          -- PELLETHANE(TM)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用于多種高價值彈性體應用,包括鞋類、醫用管子、汽車、電影和工業/工程應用;

          -- 以及ISOPLAST(TM) 工程熱塑性聚氨酯樹脂,用于多種特定的、要求特殊高端工程塑料性能,包括透明度、沖擊強度和耐化學性的專業化應用

          2010年3月,陶氏化學同意以16.3億美元出售旗下斯泰隆樹脂(包括ABS業務)部門(Styron)給貝恩資本伙伴(BainCapitalPartners)。

          2013年10月11日陶氏化學管理層表示,公司已經簽署一份最終協議,計劃將旗下全球聚丙烯(PP)許可和催化劑業務以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格雷斯公司,(W.R. Grace & Co)。該交易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不過要取決于管理層的批準。陶氏化學先前在2013年3月14日宣布打算剝離該業務,這是公司2014年年中至年底前剝離價值15億美元資產計劃的一部分。

          2015年12月陶氏化學購買康寧公司在道康寧50%的股權,估價約為48億美元現金,以及在道康寧旗下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Group中所持股份。2016年6月2日,陶氏化學公司正式宣布完成道康寧的股權重組交易,并藉此成為道康寧有機硅業務100%的所有者。陶氏高性能有機硅對外公布了全新的品牌陶熙。而新品牌也繼續的延續了道康寧高性能有機硅產品的優秀品質,并且進一步的融合了陶氏化學以及道康寧的優勢,同時強化了陶氏的有機硅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在全球范圍內眾多行業應用中長期以來積累的技術專長。

          2016年4月1日,陶氏化學將全球特殊薄膜業務出售給轉換器和特種膜生產商Transilwrap。該交易預計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末實現。陶氏的特殊薄膜業務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其主要為醫療、包裝和工業等市場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生產的產品有面向全球客戶的聚苯乙烯膜、聚烯烴膜等。

          2017年9月1日,陶氏杜邦宣布,歷時21個月,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于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并。合并后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按照兩家公司的市值,合并后的陶氏杜邦市值超1300億美元,超過原化工行業市值最大的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成為化工企業中新的全球老大。

          ?
          DUPONT
          2010年5月 7日,塞拉尼斯(Celanese)公司公布:其旗下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業務已成功收購杜邦Zenite? LCP(液晶聚合物)和Thermx? PCT(高性能聚酯樹脂)這兩種產品。 “此次收購將大力推動塞拉尼斯成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供應商,持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革新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塞拉尼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德曼(David Weidman)說,“這兩種產品作為泰科納高性能工程塑料上市,能進一步擴大塞拉尼斯的全球客戶群,更能在當今發展迅猛的電子電器領域里贏得更多的客戶 ?!?br/>
          2017年10月20日,泰國聚酯行業巨頭因多拉瑪(Indorama)公司已經和杜邦帝人簽署了收購協議,收購成功后,因多拉瑪公司將獲得杜邦帝人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八大生產資產。杜邦邦帝人薄膜是世界踞領先地位的聚酯薄膜和PEN薄膜供應商,生產應用于特種、工業、包裝、電器、電子元件、高級磁性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等市場的聚酯薄膜產品。

          ?
          SOLVAY
          2014年9月5日,索爾維與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簽署了價值2.2億美元的收購協議,收購后者的Ryton PPS(聚苯硫醚)業務,以進一步拓展索爾維在高性能聚合物的產品系列,并借此進入聚苯硫醚這一穩定增長的市場領域。Ryton PPS在汽車業務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可替代金屬使車輛車身更輕運行更高效;在電子電器應用方面能顯著增強部件的防火性能;在火力發電站應用方面能延長過濾袋的使用壽命以減少污染,致使Ryton PPS在這些相關領域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

          2015年7月30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總部位于比利時的化工公司Solvay SA將以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復合材料生產商Cytec Industries,該公司專注于航空復合材料,但索爾維在汽車OEM和一級供應商中的強勢地位,后者希望借此成為飛機和高端汽車用輕型材料生產領域中的佼佼者。

          2017年9月19日,索爾維和巴斯夫達成協議,宣布以16億歐元出售之前早些時候從羅迪亞收購的聚酰胺業務給巴斯夫。

          ?
          INOES
          瑞士化工巨頭英力士在 2007-2009 年從朗盛收購了前拜耳的 ABS 業務

          2014年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8-19
          • 訪問量:0
          詳情

          外企工程塑料制造商進化史

          也許你認為一切始于2007年之后,全球風向急轉,強勁的美元匯率、全球化工行業增長的乏力,整體業績表現低于股東預期,使得公司的CEO們不得不持續進行業務調整和成本控制,并通過外部的并購來實現股東的投資回報。

          然而,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唯一不變的只有“永恒的利益”。

          讓我們來再次看看這10多年來全球塑化企業的分縱連橫。

           
          GE
          2007年5月21日一通用電氣(GE)公司宣布與全球著名的石化生產企業——沙特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SABIC)簽署協議,將GE塑料業務以116億美元現金加債務責任出售給沙特公司。從此,GE plastics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沙伯基礎創新塑料。在隨后多年,普遍的聲音都是集中在沙伯買虧了,同時廣泛贊譽GE出手精準,因為稍微晚一點就是金融危機,估計即使賣的出去,也要半價了。

           
          SABIC
          2010年7月5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CEO穆罕默德•阿爾•馬迪先生與Huntsman Corpor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eter Huntsman共同宣布,SABIC將以7億美元的現金代價收購Huntsman Petrochemicals (UK) 有限公司100%的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SABIC計劃完成該公司正在 Wilton興建的年產40萬噸聚乙烯(LDPE)的工廠,該工廠需要投資1.5億美元。

          2016年3月4日SABIC宣布,收購總部位于荷蘭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公司(Fibre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 B.V.)的多數股權,以擴大其材料產品組合。但消息并未透露收購的具體財務細節。SABIC的執行副總裁Ernesto Occhiello表示:"此次收購將使得沙特基礎工業具備開發新型熱塑性產品、工藝和設計解決方案的能力,幫助我們的客戶充分利用復合材料提供的獨特的輕量化機會。"SABIC新的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FRT)業務將專注于生產工程熱塑性塑料,纖維增強單向(UD)帶的生產。這類膠帶主要用于建筑、交通和能源等行業。

          2016年9月8日, SABIC將其Polymershapes分銷業務出售給Blackfriars Corp,Blackfriars Corp是一家私人投資公司,但是具體的交易金額未被披露出來。該筆交易將于2016年第四季度完成。Polymershapes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薄膜、塑料管道、塑料棒以及相關產品的分銷商之一,于2007年被沙特基礎收購,擁有超過70多個站點,各行各業的客戶多達35000家。

           
          BAYER
          拜耳材料科技宣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完成對臺灣優得的收購,成為全球最大的熱塑性聚氨酯樹脂及薄膜供應商。2007年10月1日前,將其熱塑性聚氨酯業務部的總部搬往香港。

          拜耳材料科技于2010年3月9日宣布稱已經收購了位于加利福尼亞州森尼維耳( Sunnyvale, California )的聚合物生產商Artificial Muscle,Inc.(AMI)。雙方并未透露此次收購所涉及的具體資金總額。AMI是電活性聚合物生產行業的領先者和主導廠商,主要服務于電子消費品領域,其生產的聚合物產品普遍應用于制動器、傳感器等產品的設計和加工過程中,相比傳統產品可以給消費者更優越的性能體驗。其中用于電子產品觸摸屏幕領域的聚合物可以營造仿真觸覺反饋,因而賦予產品傳統鍵盤般的使用感受;這項技術創新未來擁有極大地推廣潛力,特別是在電子消費品,如智能手、游戲手柄以及觸摸板等領域。 

          2015年3月拜耳材料科技公司 ( Bayer MaterialScience ) 發布官方聲明稱,該公司已經收購德國公司Thermoplast Composite GmbH ( TCG ),以擴大該公司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業務。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具有輕薄和輕量化的特點,且能夠多次循環回收,同時能夠提供優越的性能。TCG在熱塑性纖維復合材料方面具有領先技術,拜耳希望借此鞏固自己在行業和市場中的地位,進入IT、汽車、交通以及消費品等各個領域。

          2014年9月18日拜耳計劃出售塑料部門,估價約為80億歐元(103億美元)。

          拜耳材料科技(Bayer MaterialScience AG)自2015年9月1日起以Covestro(中文譯名:科思創)這個商號運營?,F在該公司(下稱“科思創”)在經濟和法律上已獨立,但仍然是拜耳集團的一家完全的子公司。拜耳希望科思創最遲于2016年年中上市,以便只專注于生命科學業務??扑紕摚ㄇ吧頌榘荻牧峡萍迹┬计浞ㄈ藢嶓w拜耳材料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正式完成更名,新的中文名稱為科思創聚合物(中國) 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 Covestro Polymers (China) Company Limited,自2015年12月24日起正式生效。該公告標志著自2015年9月從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分離以來,科思創已按預定時間在中國完成其所有法人實體的更名。

           
          BASF
          巴斯夫 (BASF) 和英力士 (INEOS) 各持一半股份的該新合資企業融合了雙方的關鍵苯乙烯業務。苯乙烯供應商Styrolution已于2011年10月1日作為一家獨立公司正式投入運營。Styrolution 是一家完全致力于苯乙烯的企業。它在苯乙烯單體 (SM)、聚苯乙烯 (PS)、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SBC)、其它苯乙烯基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 (SAN) 共聚物、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 (AMSAN) 共聚物、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 (ASA) 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MABS) 共聚物)以及共聚物混配料等方面均占據全球頭號地位,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 領域排名世界第二。

          2014年7月巴斯夫與全球領先的PTA及PET生產商Alpek,就其北美合資子公司Polioles的業務重組達成一致。根據協議,Alpek將全面收購Polioles旗下所有可發性聚苯乙烯(EPS)的業務,包括其位于墨西哥阿爾塔米拉的EPS生產基地。而巴斯夫則將收購Polioles的聚氨酯(PU)業務,包括其在墨西哥設備資產以及PU、異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市場銷售權。此外,Alpek還將收購巴斯夫在美洲市場上的EPS相關業務,包括巴斯夫EPS在南北美的銷售和分配渠道等。

          2014年12月巴斯夫收購熱塑性聚氨酯 (TPU) 生產商臺灣欣順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的業務和資產。欣順生產TPU,用于溶劑型粘合劑和熱熔膠,以及注塑、擠出、吹膜和墨。該公司擁有25000噸的年產能,并出口到25個國家。

          2017年9月19日宣布,巴斯夫以總價16億歐元(約合19億美元) 購買 Solvay尼龍或聚酰胺的全球業務。該收購案將補充巴斯夫在polyamide6.6用于服裝及運動服布料上紗線產品價值鏈中現有的地位,并加強其與主要塬料ADN(adipodinitrile)的后端整合。巴斯夫表示,從區域來看,這項交易將有助于增加亞洲和南美洲市場的關鍵準入。然而,Solvary將在拉丁美洲保留其上游中間者和下游紡織聚酰胺的業務。對于Solvary來說,自大量聚酰胺業務的撤資將使公司能夠專注于航空、汽車和石油及天然氣行業上面的專業應用。

           
          DOW CHEMICAL
          2009年1月5日陶氏化學將其熱塑性聚氨酯(TPU)業務出售給路博潤公司,通過資產的并購,將擴大路博潤的 Estane(R) 特種聚合物業務。陶氏熱塑性聚氨酯產品線包括從彈性到剛性熱塑性聚氨酯。代表其業務的兩個主要品牌是:
          -- PELLETHANE(TM) 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用于多種高價值彈性體應用,包括鞋類、醫用管子、汽車、電影和工業/工程應用;

          -- 以及ISOPLAST(TM) 工程熱塑性聚氨酯樹脂,用于多種特定的、要求特殊高端工程塑料性能,包括透明度、沖擊強度和耐化學性的專業化應用

          2010年3月,陶氏化學同意以16.3億美元出售旗下斯泰隆樹脂(包括ABS業務)部門(Styron)給貝恩資本伙伴(BainCapitalPartners)。

          2013年10月11日陶氏化學管理層表示,公司已經簽署一份最終協議,計劃將旗下全球聚丙烯(PP)許可和催化劑業務以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格雷斯公司,(W.R. Grace & Co)。該交易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不過要取決于管理層的批準。陶氏化學先前在2013年3月14日宣布打算剝離該業務,這是公司2014年年中至年底前剝離價值15億美元資產計劃的一部分。

          2015年12月陶氏化學購買康寧公司在道康寧50%的股權,估價約為48億美元現金,以及在道康寧旗下公司Hemlock Semiconductor Group中所持股份。2016年6月2日,陶氏化學公司正式宣布完成道康寧的股權重組交易,并藉此成為道康寧有機硅業務100%的所有者。陶氏高性能有機硅對外公布了全新的品牌陶熙。而新品牌也繼續的延續了道康寧高性能有機硅產品的優秀品質,并且進一步的融合了陶氏化學以及道康寧的優勢,同時強化了陶氏的有機硅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在全球范圍內眾多行業應用中長期以來積累的技術專長。

          2016年4月1日,陶氏化學將全球特殊薄膜業務出售給轉換器和特種膜生產商Transilwrap。該交易預計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末實現。陶氏的特殊薄膜業務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其主要為醫療、包裝和工業等市場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生產的產品有面向全球客戶的聚苯乙烯膜、聚烯烴膜等。

          2017年9月1日,陶氏杜邦宣布,歷時21個月,陶氏化學公司與杜邦公司于8月31日成功完成對等合并。合并后的實體為一家控股公司,名稱為“陶氏杜邦”。按照兩家公司的市值,合并后的陶氏杜邦市值超1300億美元,超過原化工行業市值最大的德國巴斯夫公司(BASF),成為化工企業中新的全球老大。

           
          DUPONT
          2010年5月 7日,塞拉尼斯(Celanese)公司公布:其旗下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業務已成功收購杜邦Zenite® LCP(液晶聚合物)和Thermx® PCT(高性能聚酯樹脂)這兩種產品。 “此次收購將大力推動塞拉尼斯成為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供應商,持續技術的研發和應用的革新能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塞拉尼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魏德曼(David Weidman)說,“這兩種產品作為泰科納高性能工程塑料上市,能進一步擴大塞拉尼斯的全球客戶群,更能在當今發展迅猛的電子電器領域里贏得更多的客戶 。”

          2017年10月20日,泰國聚酯行業巨頭因多拉瑪(Indorama)公司已經和杜邦帝人簽署了收購協議,收購成功后,因多拉瑪公司將獲得杜邦帝人在美國歐洲和中國的八大生產資產。杜邦邦帝人薄膜是世界踞領先地位的聚酯薄膜和PEN薄膜供應商,生產應用于特種、工業、包裝、電器、電子元件、高級磁性材料和太陽能電池等市場的聚酯薄膜產品。

           
          SOLVAY
          2014年9月5日,索爾維與雪佛龍菲利普斯化工簽署了價值2.2億美元的收購協議,收購后者的Ryton PPS(聚苯硫醚)業務,以進一步拓展索爾維在高性能聚合物的產品系列,并借此進入聚苯硫醚這一穩定增長的市場領域。Ryton PPS在汽車業務領域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可替代金屬使車輛車身更輕運行更高效;在電子電器應用方面能顯著增強部件的防火性能;在火力發電站應用方面能延長過濾袋的使用壽命以減少污染,致使Ryton PPS在這些相關領域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

          2015年7月30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總部位于比利時的化工公司Solvay SA將以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復合材料生產商Cytec Industries,該公司專注于航空復合材料,但索爾維在汽車OEM和一級供應商中的強勢地位,后者希望借此成為飛機和高端汽車用輕型材料生產領域中的佼佼者。

          2017年9月19日,索爾維和巴斯夫達成協議,宣布以16億歐元出售之前早些時候從羅迪亞收購的聚酰胺業務給巴斯夫。

           
          INOES
          瑞士化工巨頭英力士在 2007-2009 年從朗盛收購了前拜耳的 ABS 業務

          2014年6月12日,南非沙索公司旗下沙索化工(美國)公司和英力士歐洲旗下子公司英力士烯烴及聚合物美國公司已經達成最終的投資決定,計劃組建合資企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拉波特新建一套高密度聚乙烯(HDPE)裝置。兩家公司表示,雙方在合資企業中將各占一半股權,該合資企業將采用英力士公司的Innovene S工藝技術,設計年產47萬噸的HDPE。雙方表示,英力士將成為這套位于拉波特地區Battleground生產工廠內的HDPE裝置的運營商。兩家公司預計該裝置將在2016年建成投產。

          2014年7月1日英力士宣布,將買斷巴斯夫在他們50:50合資的苯領公司中的所有股份。英力士將為此支付11億歐元。苯領由上述兩家公司在2011年合資建立,繼承了雙方原有的規模龐大的苯乙烯業務。巴斯夫的苯乙烯業務自2007年開始就處于審視評估狀態

          2014年7月7日,英力士公司和索爾維公司表示,成立名為Inovyn的氯乙烯樹脂企業。Inovyn將集中索爾維和英力士在歐洲氯乙烯產業鏈的資產,包括聚氯乙烯(PVC)、燒堿和氯衍生物等業務。

           
          LANXESS
          2011年5月,朗盛以3.1億歐元的價格完成了對荷蘭皇家帝斯曼公司Keltan彈性體業務的收購,從而將原先已有的三元乙丙(EPDM)橡膠業務與Keltan業務合并,成立了Keltan彈性體業務部。

          2013年9月,朗盛公司宣布為包括Perlon-Monofil在內的非核心業務尋求戰略選擇。Perlon-Monofil有限公司擁有約100名員工,主要生產聚酰胺(PA)和聚酯(PET)單絲產品,旗下有Perlon, Atlas和Bayco品牌。其德國的多爾馬根(Dormagen)設有一個生產工廠及技術中心。Perlon-Monofil在2013年實現銷售額約3,000萬歐元。Perlon-Monofil旗下的Nextrusion在造紙機網毯和其他技術纖維的聚酯單絲方面的應用處于領先地位。Nextrusion擁有200多名員工,年銷售額達4,000萬歐元。

          2014年3月20日朗盛宣布,已經將全資子公司Perlon-Monofil出售給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的Serafin集團,交易額未公布,交易即時生效。

          2017年4月朗盛完成收購美國科聚亞公司后,調整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如今,朗盛橡膠添加劑(RAB)和著色劑(CAB)這兩條業務線都隸屬于萊茵化學業務部。朗盛此次結構調整的目的,是采用更有針對性的方法來獲得更高的客戶關注度。在未來,該業務部將覆蓋活性成分化合物,特殊化學品以及橡膠加工助劑、塑料加工助劑和著色劑等在內的特殊化學品業務

          2014年8月朗盛公布了包含三個階段的業務重組計劃。第一階段已基本完成,包括在全球范圍內削減約1000個職位,其中500個在德國行政部門,另外500個職位在德國以外地區。因此自2015年年底起朗盛每年將節省1.2億歐元開支,2016年年底之后每年將節省1.5億歐元開支。

           
          POLYONE
          2012年12月25日普立萬公司宣布收購全球領先的玻纖增強和碳纖增強聚合物和高級復合材料產品制造商Glasforms公司。本次收購的交易額為三千四百萬美元,標志著普立萬成功進入高級復合材料技術領域。Glasforms生產高級復合材料產品,主要針對高端應用,包括電氣電信、能源、交通運輸、醫療、安防等市場。其終端產品包括內窺鏡組件、風機葉片加固組件、為商用卡車地面材料和軌道機車車門提供輕量化方案、用復材替代木材和金屬制造電線桿、抗震橋面材料、以及在油氣生產中使用的特種復材桿、復材棒等。

          2016年2月5日普立萬宣布以7200萬美元收購科騰高性能聚合物公司(Kraton Performance Polymers, Inc.)的部分熱塑性彈性體(TPE)技術和資產,以加強其TPE業務和研發能力。雙方同時達成供應協議,科騰將為普立萬提供被收購業務中的部分生產原料。普立萬表示,所收購的技術可用于創新和快速發展的應用領域如膠粘劑、可拆卸保護膜,以及該公司面向的應用領域,如包裝、醫療器械和個人護理產品。

           
          DSM
          2010 年9 月15 日DSM將Sarlink®(賽林克)熱塑性硫化橡膠(TPV)彈性體業務出售給美國Teknor Apex 公司。 Teknor Apex 執行副總裁Bertram M. Lederer 說。他指出,Teknor Apex 和Sarlink 都是以定制復混料為主,在全球開展業務,并擁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實力。對于Teknor Apex 的熱塑性彈性體(TPE)產品,Sarlink TPV 是一個補充,而不是重復。這次收購會擴大我們的高端產品組合,特別是汽車領域的產品”。

           
          LUBRIZOL
          2008年收購SK 的韓國SK公司的熱塑性聚氨酯(TPU)及導電塑料的營運及其資產。

          2011年3月16日伯克希爾•哈撒韋擬以97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的潤滑添加劑生產商路博潤。

          2011年11月4日路博潤公司宣布,已經完成對麥金莎(Merquinsa )的收購。麥金莎是生產熱塑性聚氨酯的領先企業,被路博潤收購后,將擴大路博潤的工程聚合物業務,以滿足其全球客戶的需求。隨著交易的結束,所有的麥金莎產品都被列入路博潤公司的工程聚合物業務。主要包括麥金莎全球商業品牌PEARLSTICK®, PEARLTHANE®, PEARLBOND® , PEARLCOAT®以及可再生TPU產品的完整生態線。

           
          TEIJIN
          帝人集團(Teijin)于2017年1月5日宣布,已完成對美國大陸結構塑料公司(Continental Structural Plastics,簡稱CSP)的收購。本次收購交易金額為8.25億美元,已于美國東部時間2017年1月3日完成。作為帝人的全資子公司,CSP將保持自主運營,保持其原有管理團隊的靈活性和決策能力,以靈活應對汽車行業的發展需求。Frank Macher仍然是CSP的主席和CEO,帝人先進復合材料美國分公司的副總裁Eric Haiss將擔任大陸結構塑料的執行副總裁。CSP是汽車輕量化復合材料的行業領先企業,因其眾多獲獎的材料和產品,其品牌已被北美市場所高度認可,也將繼續增強帝人的全球競爭力。

           
          CELANESE
          2009年12月22日,塞拉尼斯宣布收購Ravago集團旗下位于德國凱澤斯勞滕的FACT有限公司(Future Advanced Composites Technology,以下簡稱為FACT)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LFT)業務。此次交易涉及的所有權變更將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雙方沒有披露交易相關的財務細節。 FACT公司是長纖維增強熱塑性塑料(LFT)的領先制造商,其產品主要用于注塑、擠塑、壓縮成形和吹塑成形等應用領域。 此次收購是對塞拉尼斯高性能工程材料業務,特別是對泰科納工程塑料部門的支持。

          2014年10月21日,塞拉尼斯宣布收購CoolPolymers公司。依托CoolPolymers強大產品和技術能力,塞拉尼斯將加快在傳導性聚合物市場的增長速度,豐富其工程材料產品組合。 CoolPolymers是一家傳導性聚合物混配廠商,擁有先進的技術、聚合物配方和較強的混配能力,擁有滿足全球所需的創新傳導性聚合物材料產品組合,在LED(發光二極管)市場具有技術和競爭能力。

          2016年10月20日塞拉尼斯簽訂最終協議,收購世界最大獨立熱塑性塑料混合制造商之一——意大利SO.F.TER.集團旗下的工程熱塑性塑料、熱塑性彈性體完整的產品組合,以及所有的客戶協議和所有的制造、技術和商業設備。“SO.F.TER.集團是熱塑性塑料和熱塑性彈性體設計、研發和生產方面的領導者,他們的商業模式是快速靈活的以客戶為導向,這將很好融入塞拉尼斯材料解決方案中。此次收購能讓塞拉尼斯繼續專注于擴大意大利、墨西哥、巴西、美國和產業領先的產品和能力,讓技術、生產和混合物能力離尊貴客戶距離更近。”

          2017年5月4日塞拉尼斯宣布已完成對屹立尼龍共混改性業務的收購。不過塞拉尼斯并沒有披露本次收購的具體細節。根據收購協議,塞拉尼斯收購屹立塑料部的尼龍共混改性產品組合以及客戶協議,制造工廠、技術和商業設施。屹立將保留其在全球的尼龍纖維業務和尼龍聚合業務,包括在以色列、美國、中國和巴西的設施的所有權!

           
          HUNTSMAN
          2012年1月5日亨斯邁(Huntsman)收購了EMA Kimya Sistemleri Sanayi ve Ticaret——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家以MDI為基礎的聚氨酯公司。通過該交易,EMA將成為亨斯邁聚氨酯部門的一部分,將以Huntsman-EMA知名。亨斯邁聚氨酯部門副總裁Nick Webster說道:“我們很高興宣布收購了EMA。我們對EMA的管理團隊在土耳其化工行業取得的成就滿懷敬意,我們認為EMA業務與我們自己的業務極為契合。將EMA業務整合為我們的聚氨酯業務是為了在那些經濟增長有利于聚氨酯消費的市場中加強地位的一項全球戰略的一部分。

          2017年10月27日,亨斯邁集團和科萊恩共同宣布終止雙方提出的對等合并計劃。激進投資者White Tale控股對科萊恩股票的持續增持,以及其對交易所持的反對態度目前已經得到了其他某些股東的支持,使得批準該交易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在此情況下,考量對雙方公司已經產生的干擾和不確定性,共同決定終止此項合并協議。

           
          TORAY
          2012年1月18日,東麗實業公司近日宣布已從阿科瑪公司手中購得法國碳纖維制造商索費卡(Soficar)的剩余股份。Soficar是法國一家專門從事碳纖維生產和銷售的專業公司。此前,東麗擁有該公司70%的股權,阿科瑪持有剩余的30%股權。此次交易完成后,Soficar成為東麗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名稱也將變更為東麗碳纖維歐洲公司。Soficar目前碳纖維生產能力為5200噸/年,東麗公司計劃未來進一步擴大該公司產能。

          2013年9月27日,日本碳纖維生產商東麗株式會社(Toray Industries)宣布,已同意以5.84億美元收購美國同行卓爾泰克(Zoltek)。東麗表示,將利用在美國一家專門公司以每股16.75美元收購卓爾泰克的全部股份。東麗駐東京發言人表示,公司會在近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收購。用碳纖維強化的塑料具有重量輕,強度要比鋼板與鋁板大的優點,是制造節油型長線飛機的重要材料,還可用于風力發電機的葉片。   

          2015年9月30日,東麗公司宣布收購意大利化學廠商DELTA TECH以擴大大汽車用碳纖維業務。車用產品今后市場有望擴大,收購旨在加強供應能力。DELTA TECH從事將碳纖維加工成汽車零部件用的產品等業務。公司產品已被用于高級車的車體等,東麗認為收購可擴大面向高級車產品的銷售。

           
          HONEYWELL
          2016年5月13日霍尼韋爾正將其尼龍和化學品業務剝離,成為一家獨立的上市企業,名為AdvanSix。新公司將包括霍尼韋爾的尼龍6樹脂和薄膜業務,己內酰胺(尼龍前體)業務,和加硫酸銨化肥及化工中間體業務,包括苯酚,丙酮和環己酮。該交易預計在2017年年初完成。

           
          LYONDELL BASELL
          2015年11月30日Lyondell Basell公司收購印度Zyloy Plastalloys公司的聚丙烯(PP)復合物等業務達成協議。LyondellBasell公司擁有馬哈拉施特拉邦州Syner與泰米爾納德州Chennai的兩處生產基地,將成為該國第3大聚丙烯聚合物生產商,該公司在印度用于汽車生產的客戶也倍增。

           
          RADICI
          2016年09月18日意大利蘭蒂奇(Radici)集團宣布簽約收購美國英威達(Invista)工程塑料業務。通過此次收購,蘭蒂奇集團作為世界領先的尼龍、PBT、TPE、POM工程塑料生產廠家,將能夠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其在美國和歐洲市場的存在。此次收購將于60天內完成。通過此次收購,蘭蒂奇高性能塑料業務(Radici Group Performance Plastics)將擴大其生產能力,包括獲得美國和荷蘭的兩座工廠。

           
          ASCEND
          2009年4月10日,美國首諾公司近日宣布簽署協議,出售旗下尼龍業務,此交易的買家是位于美國紐約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SK Capital Partners II的下屬企業,該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化學﹑材料和醫療保健領域。交易完成后,成立一家新公司來持有現有尼龍業務的所有資產,首諾公司將獲得5000萬美元現金和新公司2%的股權。這家新公司叫奧升德高性能材料有限公司,奧升德是全球最大的一體化聚酰胺66(也稱作尼龍6,6或PA66)生產商之一,生產用于汽車零部件、消費品、工業產品、紡織品、電子電氣零部件和地毯的材料。奧升德的Vydyne® PA66纖維產品也廣泛應用于安全氣囊和輪胎簾線。

          OTHERS
          三井化學2014年12月22日宣布與韓國石化巨頭SKC就整合用于汽車和家電產品的聚氨酯材料業務達成共識。兩家公司將剝離該業務,計劃于2015年4月成立新公司。將通過結合三井化學在亞洲的銷售網和SKC在歐美的銷售網,在全球提高銷售能力。三井化學今年2月宣布關停日本國內工廠的聚氨酯材料生產設備,開始調整生產體制。此次力爭通過與SKC成立新公司進一步強化盈利能力。

          2015年3月17日,美國塑料材料供應商舒爾曼公司(a.schulman)以8億美元收購美國改性和復合材料生產商Citadel plastics。Citadel的年營收為5.25億美元,共21座生產基地。該公司是由芝加哥私募股權投資公司wind point partners在2007年創建,成立后進行了多次收購,后來在2012年被轉手給加州私募公司hggc。

          2015年據塑化業者表示,日本7家PP廠商今年內可能合并為4家,以提高競爭力。合并情況為:
          (1)三井、住友合并為Sumitomo-Mitsui(已合并);
          (2)Idemitsu(出光)與Tokuyama(德山)合并;
          (3)MontellSDKSunrise與JapanPolychem、ChissoPetrochemical公司可能合并(窒素石化);
          (4)GrandPolymer等合并。

          不過即使日本國內7家PP廠合并成4家,對遠東區整體PP市場影響可能相當有限,業者表示,日本PP內銷比率高達9成,外銷數量并不高,其國內PP廠商減少,對降低日本國內PP市場競爭激烈程度比較有利,但對國外影響不大。

          日本這7家PP廠也是由原先14家PP廠合并而來,日本PP年產能一直維持在290萬噸左右,即使現在只剩下4家公司,產能也無明顯變化。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離去的是榮耀,留下的是惆悵還是些許失落?
          那么未來呢?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這是描述信息

           

          二維碼

          茂元橡塑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色综合久久成熟综合网AV|国产婷婷色综合AV性色AV|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thead id="17nbz"></thead>
          <track id="17nbz"></track>

          1. <p id="17nbz"><strong id="17nbz"><small id="17nbz"></small></strong></p>

              <track id="17nbz"><ruby id="17nbz"></ruby></track>
              1. <acronym id="17nbz"></acronym>
                <track id="17nbz"><ruby id="17nbz"><menu id="17nbz"></menu></ruby></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