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美國的Huntuer首先以無取代基的苯酚單體為主,制得分子量較低的PPO聚合物。1957年美國GE公司的Hay采用氧化偶聯法制得高分子量的2,6位取代基的聚合物并在1965年實現工業化生產。PPO雖然具有剛性好、強度高、耐熱阻燃性、耐水解性、電絕緣性能佳等優點,但是其熔體粘度高,加工成型性困難。
因此,GE公司采用摻混聚苯乙烯(PS)或高抗沖聚苯乙烯(HIPS)的方法,成功的對PPO加以改性,提高了PPO的耐應力開裂性,并于1967年實現了改性工程塑料聚苯醚材料PPO的生產技術在世界的壟斷地位。
1979年日本旭化成開發了聚苯乙烯接枝性PPO樹脂,但是當年旭化成開發此材料的時候GE公司已經注冊了“PPO”的商標,為了不惹上侵權官司所以把他們的產品命名為“PPE”。這也就是為什么聚苯醚的英文簡稱有PPO和PPE兩種叫法的原因。
不過隨著材料應用的發展,生產廠家對PPO的改性方式也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