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PE)
表1:PE基本屬性
中文名 |
聚乙烯 |
英文名 |
Polyethylene |
產品特性 |
乳白色無味無毒、感官如蠟、表面光滑、可回收、耐受溫度-100℃~70℃、離火繼續燃燒、耐多數酸堿但不耐受氧化性酸、不易溶于一般溶劑、吸水性小,絕緣性優良 |
適用范圍 |
包裝用透明薄膜、電線絕緣層、各種保鮮膜、各種容器、塑料箱 |
CAS編號 |
9002-88-4 |
發展歷史
1935年,英國ICI公司第一次實驗合成高壓低密度聚乙烯,并于1939年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從實驗室合成到如今經歷了七十多年,其間發生了三次重大的技術革新:
第一次是在五十年代期間,采用Ziegler-Natta型引發劑,低壓合成了高密度聚乙烯,配位聚合得到了等規聚丙烯,并相繼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第二次是在七十年代末期,氣相流化床法及其制得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迅速發展;
第三次則是在近幾年以茂金屬為催化劑合成的新一代聚乙烯和聚丙烯
合成工藝
按聚合壓力可以分為高壓法、中壓法、低壓法;按介質來分可以分為淤漿法、溶液法、氣相法。高壓法生產的LDPE是PE樹脂生產中技術最成熟的方法,釜式法和管式法工藝技術均已成熟,目前這兩種生產工藝技術同時并存。國外各公司普遍采用低溫高活性催化劑引發聚合體系,可降低反應溫度和壓力。
催化劑技術:催化劑是PE工工藝關鍵部分,也是其技術開發的焦點。特別是1991年茂金屬催化劑在美國實現了工業化,使得PE生產技術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目前世界各大PE生產企業大都已涉足茂金屬PE生產領域,如陶氏化學、伊士曼、旭化成、阿托菲納、雪佛龍-菲利浦斯等公司。
材料分類
聚乙烯的生產方法不同,其密度及熔體流動速率也不同。按密度大小主要分為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